吳正丹(飾演 祝英臺):國家一級演員,肩上芭蕾創(chuàng)始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總經理兼藝術總監(jiān),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十七大代表,全國宣傳文化系統(tǒng)“四個一批”人才,“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雜技家協(xié)會副主席,全國青聯(lián)常委,廣東省文聯(lián)副主席,廣州市文聯(lián)副主席,廣州市促進文化藝術發(fā)展繁榮基金會理事長。
魏葆華(飾演 梁山伯):國家一級演員,肩上芭蕾創(chuàng)始人,星海音樂學院舞蹈學院副院長,全國宣傳文化系統(tǒng)“四個一批”人才,中國雜技金菊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雜技家協(xié)會理事,廣東省雜技家協(xié)會理事,廣東省文藝志愿者協(xié)會副主席。
自《天鵝湖》后,吳正丹和魏葆華獲得了一個響亮的頭銜——“東方天鵝”,若提及如何獲此美譽,其中便大有來頭。兩人作為肩上芭蕾的創(chuàng)始人,比后學者吃了更多的苦,吳正丹曾說道,跳肩上芭蕾一開始太煎熬,“現在想想有點后怕”。
吳正丹印象最深的是丈夫魏葆華肩膀上數十年如一日留下的黑色印記,那時的她每天不斷站在丈夫肩膀上,只要她的足尖鞋立起來,魏葆華就感到刺痛,而一旋轉就掉皮。第一天破的皮,第二天剛好結痂,吳正丹的足尖一旋轉,痂瞬間被撕掉,但為了肩上芭蕾,魏葆華選擇堅持。
數百年來,芭蕾舞演員皆在舞臺上平地起舞,從未有人將這“足尖上的藝術”移至人的身上。吳正丹、魏葆華開創(chuàng)世界馬戲藝術之先河,巧妙地將芭蕾嫁接到雜技中,設計、創(chuàng)作了集雜技、芭蕾、體操于一體的“肩上芭蕾”,以一種新的表演形式開創(chuàng)了世界馬戲藝術中的新流派。
與《化·蝶》結緣
此后經年,雖然練習肩上芭蕾的雜技演員不斷增多,亦不乏人才輩出,但“東方天鵝”仍決定再度攜手,親自領銜主演,這一次,他們化作梁山伯與祝英臺,用雜技、舞蹈和戲劇演繹最純粹最真摯的千古之戀。
即使有《天鵝湖》珠玉在前,可在面臨演繹新劇《化·蝶》時,兩人發(fā)現還是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例如,吳正丹在魏葆華頭頂足尖踹燕動作,便有3年未對外表演過,想要將此完美呈現,重拾昔日輝煌,實力、毅力、努力,缺一不可。
每每走進《化·蝶》排練廳,總能看見吳正丹和魏葆華,與眾多年輕演員一起訓練。兩人年歲相加已俞90,可做起高難度動作來,也絲毫不含糊,躍于肩上,足尖鼎立,翩躚起舞,一舉一動都體現著雜技藝術家對自我的嚴格要求和獨特風骨。
圓夢《化·蝶》
談到為何在取得許多成就后,還會決定出演《化·蝶》時,吳正丹袒露自己是帶著夢想和目標來到廣州雜技團的。早在2003年春晚,吳正丹就已和總導演趙明有過合作節(jié)目《化蝶》,18年后,在和趙導提到想來廣雜做一部劇,趙導便在第一時間說《化·蝶》,“當他說出這個名字的時候,我覺得不謀而合,而且是莫名的感動,好像冥冥中我們就有這種默契”。對吳正丹和趙明導演而言,《化·蝶》都讓他們圓夢了。
魏葆華則直言自己在參加之前也很猶豫,“我還需要再拼一次嗎?要付出這么多過去曾經經歷過的辛苦嗎?”。后來是總導演趙明和藝術指導寧根福為藝術全情投入的精神,讓他堅定了信心,而廣雜的凝聚力,以及朱部長的大力支持,也讓魏葆華覺得“在雜技界有了一定的成就之后,我要去為雜技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另外,通過《化?蝶》排練,魏葆華也表示自己收獲良多。雖然有過主演雜技劇《天鵝湖》的經驗,但排練《化?蝶》時,他發(fā)現自己離導演、離劇目的要求依然有差距,也因此感悟出,“作為一個演員不能有滿足的時候,要永遠有不斷往前探索、攀登的愿望,才能在藝術道路上越走越遠”。
同時,吳正丹認為自己有著使命和追求,希望《化·蝶》能夠成為留得下、傳得開、叫得響的藝術精品,在國際舞臺上講述中國故事,也期望以此提高中國雜技的品味、藝術層次。吳正丹表示,中國雜技幾千年歷史需要有突破和發(fā)展,因為雜技走出國門是很多年前就有的,但要走得漂亮,獲得國際認可,中國雜技仍需對自己有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才能和世界最頂級的團隊媲美。
《化·蝶》目前已在廣州大劇院、佛山大劇院及順德演藝中心大劇院成功開展巡演,往后還將前往深圳、澳門等地,陸續(xù)把中國傳統(tǒng)梁祝故事通過多元藝術語言及現代舞臺手法,把劇中為愛抗爭、忠貞不渝的精神展現給全國、全世界的觀眾!